开发中药更道地,研究药效更系统

时间:2023-03-15 15:00:00

提案人:江西省政协常委   南昌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  王小磊(九三学社)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中医中药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中医辨证施治遣方用药,药工按方嘱配药,两者协调配合,共同为患者服务。因此要振兴我省中医药产业,“神医”与“名方”只是第一步,还要通过系统化的研究,提供高品质的中药材。

  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药材的来源不道地

  目前,中药材的生产主要通过药农的种植,由于品种混杂、技术粗放、盲目扩大种植范围,导致药材质量难以保障;另外,调研表明,在我省中药的栽培中,还依旧存在 “品种错栽”、“药肥错施”、 “采摘错季”以及“珍药错用”等问题,严重削弱了我省中药产业的竞争力。

      2、道地药材的开发不科学。

  道地药材是指一定的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下,所形成的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性特点的药材。道地药材对于中医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近年来,道地药材产业的发展虽势头高涨,却面临许多原产地的药材不再道地,品质下降,以至“方灵药不灵”。这主要由于不合理的人工种植道地药材,其药用含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过度的人工种植栽培,还使一些传统道地产区遭到破坏,导致“土地饥荒”。“道地药材”的需求仍在扩大,随着产地不断扩充,又出现了盲目引种、扩种,南药北种,北药南移。造成不同产区药材的药材性状和有效成分变异很大,药材道地性严重削弱。

     3、中药药理研究不系统

  长期以来,中药的作用机理、应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够系统,导致中成药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缺乏规范的科学数据证明。虽然有不少工作者参与中药药理相关的研究,但大部分研究者只是单枪匹马的进行某一学科方向的研究。以目前热门的“活性成分研究”为例,多数研究者只是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测定结构之后,再送至有关活性筛选部门进行活性筛选。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容易遗漏一些含量较少、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对于活性成分的产生机制、量产方法、潜在隐患与使用路径,也缺少指导意义。

   建议

     1、中药生产的规范化

  建议制定符合我省地域情况的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规范与标准;制定中药材良种繁育技术规范和种子、种苗标准,建立无公害种植过程与田间管理包括施用(水、肥料、农药等)操作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控制标准;制定人工种植、养殖和野生中药材采收、产地加工规范及标准;制定中药材流通等级标准;制定中药材包装及仓储规范标准等,减少药材损耗,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并要求中药生产企业,对于药材的种植、采摘、收购与加工,做到全数字化的来源追溯。

     2、中药炮制的标准化

  在使用时,要严格执行中药炮制规范标准和要求,并不定期抽查有效治疗成分与毒性(农残与重金属)含量,以求发挥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可能的不良作用。

    3、中药研究的系统化

  从省级层面统筹布局,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选取5-10种我省经济价值较高的部分道地中药,整合多方力量,从分析化学(分析活性)、药理学(验证活性)、毒理学(安全性)、基因组学(稳定性)、农学(操作性)与生态学(可持续性)多个角度,展开有组织有规划的系统研究。开发一批品质道地可靠、药用机理清晰、种植方便环保的道地江西金药,助力江西从中药种植大省,到中药应用强省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