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赣州碳汇交易试点,助力美丽江西建议

时间:2023-03-15 15:00:00

提案人:江西省人大常委  南昌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 傅春  (民革)

           碳汇市场交易是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直接途径,是乡村振兴、生态扶贫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中国全球气候治理话语权的创新举措。2022年4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培育绿色低碳市场,完善市场化机制建设,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快推动我省在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2016年8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授权成立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标志江西省碳汇交易迈入实践探索阶段。由此可知,在贯彻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中,政府充分明确了碳汇交易市场机制的激励作用。

   一、江西碳汇交易市场问题分析

   2021年4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发布了《江西省林业碳汇开发及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积极打造林业碳汇交易系统,制定地方林业碳汇交易管理办法,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场建设,依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努力探索了适合江西省情的林业碳汇交易模式。据估算,截至2021年底,江西林业碳汇累计交易4924宗,交易量达到4.48万吨,交易额为65.3万元。

  尽管江西碳汇交易市场依托优良的林业资源发展较快,但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碳汇市场不健全,交易项目较为单一。一是林业碳汇交易制度不完善,二是市场消纳渠道少且量小。三是碳汇项目开发成本较高,品种多为林业碳汇。

 (2)碳汇增长空间小。目前,江西可供新造林的荒山荒地已经不多。此外,江西每年征用林地都会带来林地和森林面积的减少。2020 年以来,国家明确要求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及防止耕地“非粮化”行为,江西今后可供植树造林的用地空间将日趋紧缩,森林面积及森林覆盖率增长潜力将 日益缩小。其次江西的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江西针叶林面积大,森林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是资源保护压力大。

 (3)企业自主参与配合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企业尚未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得到或损失相应的利益,且碳排放权交易工作虽然名义上是国家强制要求的,但是并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出台,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企业在没有足够驱动力的情况下是很难自主配合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的进行。

 (4)CCER项目数量少,市场流动性不高。到2022年初,CCER项目的价格在45元每吨,但其中现货项目却非常稀缺,市场对CCER的需求旺盛,但供不应求。当前,江西不仅碳汇交易的产品种类较少,以CCER现货为主,尚未涉及期货交易,而且项目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先进的碳汇科技创新和利用。

   二、赣州具有打造碳汇交易试点的优越条件

  赣州林业资源丰富。全市林地面积4621.46万亩,森林面积4454.61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0113.04万立方米,毛竹总株数5.56亿株;阔叶树及混交林面积1827.54万亩,蓄积量11681.25万立方米;森林抚育面积70930公顷,森林覆盖率76.23%,名列全省设区市第一。

  全市共实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和省级生态公益林保护面积1507.59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157.01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350.58万亩。公益林面积占全市林地面积32.86%,占全省公益林总面积29.35%。截止2021年底,全市共有31个森林公园,总面积223.95万亩。

  赣州在碳汇交易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较好的经验。

  2013年1月22日,赣州晨光稀土新材料公司已8万元向南康市元龙水电站购买1600吨碳排放权,达成赣州市首笔碳交易。2021年,赣州银行发放首笔碳排放量贷款,基于客户碳减排量(CCER)交易(即“碳汇”交易)为江西丰林投资授信1800万元,并成功入选为赣州银行绿色产业项目。这是赣州银行首笔围绕客户碳排放权及其交易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该笔业务创新了碳金融服务模式,盘活了企业碳资产,充分发挥了碳交易在银行融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通作用。

  2021年7月,赣州银行遂川支行也成功投放了全省首笔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500万元,该笔贷款将用于支持吉安市遂川县云岭林场碧洲分场造林、护林和林产品开发等,预计可新增碳汇量约7.2万吨/年,产生碳汇价值约600万元/年,实现新增森林蓄积24万立方米。

  九江银行以赣州华劲纸业有限公司的碳排放权配额为质押担保,开立银行承兑汇票500万元,实现全省首单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融资业务落地。

  2021年,赣州市崇义县被确定为江西省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地区之一。经初步核算,当地共3.8万余亩林场纳入试点经营,预计未来10年固碳量可达30万吨。

  为此,建议:

  成立江西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落户赣州,以林业为试点建设碳汇数字化平台。

  一要加快碳排放权交易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各行业碳排放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法律政策依据,规范企业CO2排放。二要科学确定碳排放权配额,稳定碳排放权市场价格。三要逐步扩大碳交易行业覆盖范围,丰富拓展多元化碳汇交易项目。大力开展森林碳汇、湖泊湿地碳汇和清洁能源CDM等项目交易,进而助推全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四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丰富碳金融衍生产品。加大碳金融产品开发力度。重点发展碳排放权抵押、碳保险和碳基金,以及碳资产证券化,可以将具有开发潜力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缺乏流动性的资产出售或抵押给商业银行来获得流性。五要大力培育和规范碳交易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要发挥金融机构在提高碳交易市场流动性、丰富产品组合、提供避险工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中介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