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持特医食品产业发展打造卫生健康事业产业融合创新高地

时间:2024-03-19 16:00:00

提案人:江西省政协委员 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药学部主任,胡锦芳(九三学社)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习总书记连续针对健康中国建设的策略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着重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范围和层面不断拓宽,医疗卫生相关观念以健康为首要考量的转变也在进行中。2023年6月,我省提出要奋力打造新时代卫生健康“四区四高地”。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产业对助力该行动实施,特别对加快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卫生健康事业产业融合创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特医食品产业存在的主要困难

1.产品标准尚需完善。截至2023年9月18日,我国注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共140款(国产107个,进口33个),主要为非全营养配方食品(51个)、全营养配方食品(46个)、特医婴配(42个),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仅1个(癌症术后)。因为部分领域目前没有出台明确的产品标准,除肿瘤外的其他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中的部分品类至今仍未有产品获得批准,“药食同源”药材、新资源食品等具有明显中医药特色且具有潜在食疗食补价值的成分难以有效应用,极大限制了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而且,当前已发布的特医食品产品标准,要么限定产品类别,要么限定原辅料种类和营养成分含量,进一步压缩了产品创新空间。

2.产业基础仍显薄弱。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特医食品产业正处于上升期,国家层面产品创制的基础研究数据缺乏,国内生产企业研发、生产、检验能力和资金实力均存在弱、小、散情况,产品核心技术和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我省与江苏、山东等发达地区相比,特医食品产业基础又更加薄弱,目前省内仅九江美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爱优诺营养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具备特医食品生产资质,注册产品也大多集中在全营养特医食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产品,创新度、先进度亟待提升。

3.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研究并开发特殊医学用途食品需跨医学、营养学等多科学领域。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产业所涉及的专业涵盖食品加工、食品安全、临床营养、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多学科交叉。从研发端看,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研发需要跨足医学、营养学等多个领域,省内高校中南昌大学虽然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在本科亦设置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但各大院校对特医原材料深加工技术人才培育不足,在医学生学历教育中临床营养的内容较少或未开设相关专业,导致临床机构能进行营养规范应用的人才缺失,整体上制约了特医食品产业整体发展;就应用现状来看,特医食品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才能被正确使用,然而现状是,我国大约每40万人中只有一名营养师,与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到2030年每1万人中有一名的营养指导员相去甚远。在我省,仅有17个医疗机构建有营养科或临床营养科,其科室设施和人员编制难以满足对特殊医学食品在临床应用中的标准化需求。

4.消费瓶颈亟待突破。我国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35%—65%,过半数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饮食干预。一方面受制于食品营养科普认知程度低,居民对特医食品的认知依然不足,特医食品宣传难度较高,消费者对于特医食品的定义、优点和其与药品食品的区别缺乏概念,难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特医食品。另一方面受制于流通渠道,我国特医食品的可及性仍不足,本应成为特医食品最佳渠道的医院仅能覆盖34%左右的消费者,大部分通过药店、网上药店和超市等渠道购买,在没有专人进行指导的情况下购买特医食品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特医食品在医院中使用并未纳入诊疗路径,目前只有个别省份出台了有助于规范特医食品临床应用的管理规范,部分解决了特医食品纳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HIS)的问题,但离在全国普及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建议

1.结合江西特色优势,示范引领特医食品的标准建设。从政府层面加强引导支持,科学谋划、统筹布局,举全省之力充分整合利用江西省中医药产业优势和南昌大学等省内龙头院校在食品、营养、医药等相关学科和人才方面的资源优势,并将上述优势转化为制定和发布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等各类特医食品产品国家标准体系及临床试验相关指导原则,从政策层面把握特医食品产业的先机,塑造特医食品“江西标准”。

2.加大对特医食品研发创新的支持,提升产业竞争力。针对特医食品基础和应用研究阶段,建议在江西省重大科研项目部署(如省重点研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揭榜挂帅项目等)中设置专项支持,在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方面予以重点考虑。同时,建议在省内布局构建一个共享平台,出台专项政策来激励省内甚至省外的特殊医用食品生产公司、大学、科学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等共同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或混合所有制公司,这是一个让产业、学术、研究深度合作创新的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打通科学研究机构、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流动的通道,以此来推动人才、科技、市场、产业等创新元素的聚焦和融合,从而提高特殊医用食品的科技创新能力,为特殊医用食品的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建议围绕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需求和重点,加强政策指导和帮扶,促进我省保健食品和特殊医食品注册备案,高效快速孵化新产品。

3.围绕特医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布局人才外引内育体系。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卫生、健康管理、检验检测装备等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促进营养与健康相关学科在基础前沿和应用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对已有较好研究基础的科研团队(如南昌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予以重点专项支持,打造特医食品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团队。鼓励高校开设与特医食品研发和生产相关的专业特别是营养相关的专业,并积极探索与企业、医院联合培养相关专业学生,为特医食品产业源源不断注入人才。

4.加大科普宣传,畅通特医食品临床使用路径。通过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或设立专项,支持和鼓励省内医疗机构、食品检验机构、疾控机构、健康教育机构和行业协会、学会等利用其专业技术优势,建立营养健康、特医食品科普知识宣讲队伍,向广大居民普及营养健康、食疗、药膳等知识,为特医食品行业在江西发展打好群众基础。同时,利用政府官方平台和各机构新媒体宣传载体,构建政府、科技、产业、媒体等“全方位、立体式”协同推进的营养科普新格局,传递特医食品的临床价值。同时,持续完善特医食品临床使用制度,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内营养筛查、诊断、医嘱下达、各类型医用食品的专业管理和个性化配方规范配制,支持将特医食品和临床营养相关诊疗纳入收费编码,对于部分临床营养支持作用明确、市场需求大的产品纳入医保支付,更加畅通特医食品进入临床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发挥特医食品在延缓疾病发展、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